从传染病认识新冠肺炎
首医大对外培训学校应急医疗培训中心主任 刘轩
提到传染病就不能不提到感染和传染这两个概念。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来自宿主体内,也可能来自宿主体外;而传染是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到别的生物体。简单来说感染是某个个体受到病原体侵入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传染,其所指的范围要比传染广泛,所以人们把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计39种。 其中甲类只有2种,为鼠疫和霍乱。鼠疫主要是由鼠蚤叮咬进行传播的疾病,在西方也叫黑死病,它的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曾多次在世界上流行。鼠疫的重症病人一般2-3天内就会死于心力衰竭或休克。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疾病,严重感时,数小时内就能造成腹泻脱水和死亡。这种病菌主要存在于水中,对干燥、日光、热、酸及消毒剂均敏感,在这些条件下不易存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主要特征。这两种疾病的特点都是可以极为迅速的传播,所以这两类疾病为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共分为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在此类传染病中,有四类疾病比较特殊,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对于这四类疾病虽属于乙型传染病,但其预防和控制是按甲型传染病管理。
丙类传染病为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的传播离不开传染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六种: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6.母婴传播。前五种属于水平传播,母婴传播属于垂直传播。
冠状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这个新病毒表面有凸起,就像国王头上的皇冠一样,所以叫冠状病毒。引起去年下半年疫情的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的β属,直径约60 ~ 140nm,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命名为2019-nCoV。其实冠状病毒有一百多种,但是真正对人类致病的只有七种,并且其中的四种致病性都很低,传染性也不强。致病性比较高的三种病毒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非典冠状病毒(SARS)和新冠病毒(nCoV-19)。根据研究显示,这三种冠状病毒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来自骆驼,非典冠状病毒来自果子狸,新冠病毒来自蝙蝠(菊头蝠)。
图片:新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根据个体的不同,最短的潜伏期为一天,最长可达十四天。发病是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这种表现也同样可能发生在流感或者其他呼吸性疾病上,所以新冠病毒的初期筛查比较困难;但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则相对少见。本次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初期也有可能不发热或无明显发热症状,但半数的感染者在一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在一周后症状会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截止到2020年8月27日10点55分,我国新冠病毒确诊者为90,271人,累计死亡4720人;全世界累计确诊2,4242,686人,累计死亡824,958人。总体上说,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低于SARS和MERS,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为68岁,且儿童病例症状较轻。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社会医疗水平也较2002年非典时强了很多,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新冠肺炎的病死率。
新冠肺炎感染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类,病情依次加重。其中,重型及危重型的高危人群包括:(一)大于65岁老年人;(二)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度至重度哮喘)、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三)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四)肥胖(体质指数≥30);(五)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六)重度吸烟者。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即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无论其是处于潜伏期还是隐性感染,他们的呼吸道飞沫都含有病毒,均有可能传染给其他人。说话、咳嗽或打喷嚏都会产生呼吸道飞沫,但呼吸道飞沫的传播距离有限,一般都不会超过一米。密切接触则是因为患者的飞沫、排泄物等污染了物体表面,未感染者接触了这些污染物,被污染的手又接触鼻腔、口腔或颜面部,所造成的感染。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中认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虽然有些机构在空气中检测到了病毒核酸,但目前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确实案例非常少,仍然需要对这种传播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确证。以目前来说,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较小,并非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在户外,在保证一定的安全社交距离的前提下,感染可能性非常低。
在普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都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外出或在公共场合时,养成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勤洗手并坚持使用标准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使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肘关节掩住口鼻,进入公共卫生间时,应尽量佩戴口罩,减少与不必要的物体接触,方便完后洗手消毒等可以大幅降低新冠的感染率。在封闭场所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如此,即可有效地降低新冠的感染和传播。
注: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过程、采石场采掘与石料加工过程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参考资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
《传染病学(第八版)》李兰娟著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瞿介明 曹彬 陈荣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