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思考——以重庆市D县为例

2022-05-23

许 婷

(中共重庆市垫江县委党校讲师 重庆)

摘 要 :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新时代国家公共安全治理实践的必然要求。但现实中,社区安全风险治 理存在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积极性欠缺、层级式社区风险管理模式的主动性不足、社区安全风险治理资源整 合力度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安全社区的建设。本文以重庆市 D 县的实践探索为例,指出一系列优化社区公 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 :社区 ;安全风险 ;治理

 

   社区作为现阶段我国城乡管理的主要单元,对基层 安全维护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日益高发、复杂的社区 风险,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社区治理体系 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一要求,社区 安全风险治理成为打通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举措。社区已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治理基层单元, 社区安全风险治理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公共安全治理成 效。因此,注重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新时代国家公 共安全治理实践的必然要求。

一、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积极性欠缺 首先,社区安全风险治理效益难以量化,其治理效 果好坏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社区基层管理者心 存侥幸,认为开展社区安全管理对管理者个人绩效影响 不大,不愿积极开展。其次,社区安全风险治理的效果 难以评判,其效果只有在公共安全风险爆发、威胁到人 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时才能显现出来,只要公共安全风险 不爆发,就无法评判社区基层管理者在公共安全风险治 理方面的政绩,因此社区安全管理者不愿意积极开展安 全风险治理。再次,社区安全风险治理的投入难以量化,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工作主要压在社区基层管理者的 身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等难以量化的 社区资源,是一项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因其繁琐也遭 到不少社区安全管理者的排斥。

(二)层级式社区风险管理模式的效能不足 现有的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层级式 管理模式,社区安全管理责任按照“政府—乡镇(街道)— 社区”的行政管理层级层层下压,由于以政府为核心的 决策层无法避免自我决策带来的非合理性和局限性,又 由于各层级管理主体的执行意愿、执行能力、执行程度 逐级衰减,管理效能传导存在“漏桶现象”[2],又由于 执行链条过长,导致社区风险责任不明、应对风险变化 的应变性不足。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以居民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场 所,社区的活力源自于社区居民,因此社区公共安全风 险治理必须纳入民众的力量,才能增强社区风险治理的 主动性,然而层级式社区风险管理模式没有社区居民的 参与渠道。

(三)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资源丰富无比,包括社区居民、各类人才资源、物质资源、 社区企业、社区市场等。互联网的发展加大了社区资源 整合的可能,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效能就能大大提升。但现实中社区公共安全风 险治理在社区资源整合力度上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不 善于利于社区资源,社区与居民、企业合作联系少,造 成安全社区构建与运行的持久性不足等问题。

二、重庆市 D 县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创新的实 践探索

(一)D 县 M 村实行“三事分流” 该村开展

   基层议事协商时将群众诉求按照“大 事”“小事”“家务事”进行分类处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 社区组织和村(居)民群众个人的职责边界和互补共生 关系。政府部门管理“大事”;由村(居)为主导,社区 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共同管理“小事”;居民群众个 人管理自己的“家务事”。“大事”和“小事”都是公事,“大 事”是大公事,即政府部门管理事项;“小事”是小公事, 即社区公共事项。“家务事”是居民群众个人和家庭事务。 三事分流,三事分责,提高议事效率,逐步实现政府治 理与社会自我调节、村(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力 推进了社会治理结构合理化和社会治理过程民主化。

(二)D 县 M 村建立“6995”移动通信平台

   6995 平安互助平台(6995 谐音“来救救我”),是 中国移动的又一创新实践。该平台将相邻村民 / 居民按 照每十户划成一个群组,用户可拨打“6995”向群组内 其他用户发起应急互帮、生产互助、防灾、防火、防盗 等语音请求,就近的村民、村干部就能第一时间参与救 助。同时,该平台还具备政务管理能力,政务管理系统 主要包含警情监控、政务办公、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 比如,基层干部可拨打借助“6995”拨打 6111 触发乡村 广播服务,平台将通话内容通过乡村大喇叭向所有村民 播报,能有效的实现村民间互帮互助,更快地实现各类 信息的共享。并且其建设的费用较少,推广的成本不高, 具备复制推广的现实意义。M 村留守妇女及儿童达三分 之一, 2014 年 6 月在全县率先探索运用农村社会治安防 控“6995”信息化平台,有效补齐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 薄弱短板,有力推进了社会治理过程民主化和社会治理 方式科学化。

(三)C 镇建立“公共服务 • 综治中心”

  2015 年以来 C 镇按照“综治牵头、兼顾多元、注重 互动、便民利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总体思路,以“建 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为目标,先后投入数百万元打造“公共服务 • 综治中心”。一是建设标准 化,按照“办公前移、服务亲民”理念,集中设立综治 公安、司法、信访、安监、民政、社保等 38 个前台办事 窗口 42 个服务后台,建设敞开式、开放型“公共服务 • 综治中心”。整个中心按照“九个一”进行标准化建设, 即 :一块醒目的标识标牌、一个开放式的服务大厅、一 套统一运行的内部网络系统、一张便捷高效的工作流程 图、一张温馨便民的服务联系卡、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 一组宣传专栏、一个意见箱、一本工作台账。二是运行 规范化,中心进行规范化运行,中心主任由镇党委书记 兼任,组建工作 QQ 群、平安播报微信群,延伸到镇辖各 企事业单位和村居。探索建立了“1234”工作机制 , 即 每月做好一次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全面摸排,开好 安全稳定联席会和党委专题研究 2 各会,实现矛盾联调、 治安联防、隐患联治 3 个联动,严格受理登记、集中交办、 限期反馈、月末考评 4 个流程,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管理信息化,C 镇作为全市“雪亮工程”重点打造 乡镇,依托中心打造了目前全市乡镇中最为先进的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结合“互 联网 +”,使综治工作呈现出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和 平化的特点,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实现网格 化管理信息化。建立公共服务 • 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 基层综治工作大平台,有力推进了社会治理专业化和智能化。

 

 

 

 

。。。。。。

详情请下载